行业新闻

市场信息丨讯息: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堵的实践(孔万锋)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1日 来源:未知 编辑: 责编: 终审:
       11月23日,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7’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城市交通组织优化与控制论坛上,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长孔万锋发表《风起云涌——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堵的实践》的演讲,本文为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孔万锋:大家下午好!刚才王教授、余教授他们分享的是“小菜”,想了半天,如果他们的是“小菜”,那我下午汇报的是“大排挡”。因为“小菜”不管怎么样是有菜系的,“大排挡”是没有菜系的,但是“大排挡”解决了一个问题,人生存最基本的饥饿问题,好吃,吃饱了,但不问菜系是什么。我把这个引申一下,今天城市数据大脑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数据体系,有教授问我理论依据是什么?暂时没有。我是从一线基层上来的,要解决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东西,我们才认为是好东西。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尽管逻辑关系讲的很清楚,但不能解决拥堵,不能把交通问题管住,尽管不是坏东西,但不是我要的东西。
跟各位领导讲,对于接手城市数据大脑的交通优化工作,我是战战兢兢,去年我在北京读书,接到了局里面的电话安排,让我负责,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入手,怎么干?但我坚信一点,尤其是智能交通行业不会被所谓的外来势力颠覆掉,虽然通过技术的较量,确实有差距,但我们比较欣慰的是,这一年下来,我们得到了阿里云、支付宝等软件产业的技术工程师,对城市交通管理,对交通工程学的高度认可。2017年来,当大数据、云计算应用之后,交通工程学领域迎来了春天,在此之前,我们很难对复杂交通进行计算建模,现在云计算可以实现。
       因此,我们始终追寻城市学和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路径,实施城市数据大脑的研发和建设工作。从而也得到了各方,包括智能交通领域,计算机领域,交通工程学领域,城市学领域,各领域的认可。这也是我今天能够在智能交通年会上分享的原因,我们不想成为小白鼠,不是互联网企业线下扩张的小白鼠,而是我们主导,主控来建设城市数据大脑。
       其实城市数据大脑是我们的需求在引领,主导、主控、主动。智能交通领域一向是需求定义技术,需求引领技术,企业的技术多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的需求提出去,你要能满足我,通过需求定义技术。城市数据大脑是大脑指挥手脚,而不是手脚指挥大脑。城市数据大脑下的交通管理,自运行以来一直在不断晋升优化,我们希望固化经验值,最后反哺到智能系统,让交通系统更优。
       城市数据大脑从城市治理,城市学的角度入手,与大公安系统里的情报系统是有区别的,更多的是依托于城市的治理,从城市入手,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的综合体。我们把城市交通当做是一个生命体,希望有几个指标来监测生命指征,能够随时随地知道城市交通运行的态势,我们定了五个指标,日交通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主干道车速、快速路车速。
       城市交通实时生命体征检测城市路网的承载力到底有多少?不知道有没有专家学者能够计算出来。杭州城市路网承载能力是多少?我们十年前主城区机动车60万,到现在120万左右。开发这个平台,我们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做平台的时候想法很简单,也没有做数据清算什么的,现在平台2.0已经在做需求调研。杭州市区范围内一天有多少车辆在跑?杭州125万车,但实际上跑的有175万,这里面有将近五六十万的外地车在跑。
       城市生命体征,核心的就是拥堵指数,延误指数,主干道车速,快速路车速等。最核心的是就是这几个,拥堵指数给老百姓看的,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交通数据之外找其他数据的关联。就像人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口渴了,要喝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已经掌握到杭州快速路和主干道之间交通拥堵的形成关系,杭州175公里快速路,1928公里道路,快速路就占了1/10,如果城市说快速路堵了,后续就严重了。
       数据融合找交通堵点首先讲融合措施。交通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发现城市的堵点,城市的堵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做了大量分析,堵点不外乎几个,交叉路口堵,路段堵,是规律性堵,是即时性堵,还是原发性堵,还是结构性堵,执勤的交警再多也没用,首先是把路口的堵点找出来。
       判断这个路口是否正常,两个指标。八个方向每个方向两个,左转、直行,是否有排队,是否有浪费。怎么优化我不管,把前三年的历史数据统计出来,观察路口通行能力比昨天多就好。经验就是,在信号配时优化调整中,形成感知状态、解决方案、评估反馈的闭环模式;提取经验值,不断固化、迭代更新,实施对信号配时的机器智能。
提取人工经验实施机器智能信号优化警企实验室在机器智能方面干了一个什么事情呢?现在城市交通安装了非常多的视频监控,从1997年开始,但89%都用于事后责任判定用。我们在干什么?3500路摄像机24小时360度的全方位自动检测,为我们增加了很多的“民警”,很忠诚的给我们发现交通事故,发现非机动车上快速路了,行人误闯快速路等等,试运行以来,视频监控自动发现事件19200起。这里面还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前端智能化还在吃CPU,现在我们已经在研究前端的AI芯片,如果AI芯片实现,能大大降低成本。
       下一步我们想做到以图缩图。
       发现交通事件治理乱点乱点,由乱生堵是老百姓接受不了的。不少拥堵都是因为乱,道路有这个通行能力,但是由于乱,导致拥堵。现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把有规律的乱点找出来,找出来以后,通过闭环系统,要给相关执法人员去解决。尤其是医院附近路段,由乱生堵很常见,有违停的,有找不到停车位的,也有车辆出口冲突的,需要一一解决,比如设单行道,增加停车引导等。V1.0平台运行2个多月以来,我们再接入的140路监控视频分析中已发现6个交通乱点,通过严格管理、优化交通组织,目前已经得到改善。
       最核心的是下一步深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功能,尤其是交通安全防控数据的挖掘,通过这一系列的挖掘,希望少出几次事故,少死几个人,能够提升安全。在事故的预防方面,都需要专家来支持。我们希望,这个城市大脑可以拥有最智慧的大脑,以及最快双腿,可以迅速预判事件,感知事故,报警后可以快速的到达现场。
       我们希望用最亮的眼睛,24小时对整个城市交通实现监控。用最灵敏的双手,把我们的信号灯调整到最优。希望把这个事情形成闭环,最后能够让城市居民少走路,让数据多走路,让我们的市民有城市交通的获得感。
       我们觉得我们对得起这个时代,我们对得起这个行业。我就讲这些大排挡的东西,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文章转载:智慧交通